第(1/3)页 虽然已经来了好几天,到现在为止,知夏还有一种正在体验农村生活的感觉。 新鲜劲儿还在呢。 因为要去收豆子,回家拿了个布袋子就拉着四海去了村口。 这里向来是妇人们聚集在一起拉家常的地方。 知夏凑近弟弟。 “四海,等会你这样喊……” 四海听了姐姐的话,来到村口就敞开嗓子大喊,“收黄豆了,哪位婶子婆婆家里有黄豆?” 村口正在拉家常的妇人们往姐弟俩的方向望去。 先是一阵安静,之后才有人试探着问知夏。 “知夏,你们是真要收黄豆?” 知夏点头,“是的,钱婶,我娘想要二十斤黄豆做种,您家里有吗?” 经历了昨天卖鱼的事,她都不敢在村里说实话了。 但凡有个能赚到钱的法子,这些人恐怕都会疯狂模仿。 钱氏问她。 “你们收多少一斤?” “六文。” 娘上回领着五福去买锅买粮食的时候有留意过,镇上粮油铺子里的黄豆零卖大概是八文左右,不过如果是那些贩子来村里收的话,根据年成好坏,三文、四文、五文的时候都有。 六文钱一斤收的话,村民们能多赚点,也愿意出手给他们,要是娘那边效益好,也不怕缺了黄豆。 “我家除了留下做种的,倒是可以匀出来十斤给你,你等着,我这就去家拿。”钱氏一边说一边往家里走去。 另一人也忙举起手,迈着小碎步往家里跑,生怕慢了一步人家就会赶在她前头似的。 “我家也能匀出来十斤,我也拿去。” 知夏望着两人喊,“钱婶,李婆婆,我娘收的价高,对黄豆品质也是有要求的,你们挑些好的来。” “晓得了。” 不一会,钱氏和李氏便各自拿来了十斤黄豆,钱氏还将自家的秤一并带了来。 知夏没有用过带秤砣的称,在村口妇人们的指导下学会认称后,这才将那两包黄豆一一过了称,见黄豆饱满无杂质,这才给两人各付了六十文,用布袋扛着回家去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