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二章 终于留下了一个!-《规则系学霸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贺明成在学术圈内名气不小,但过了六十岁就没参与过院士增选,知道无力去做出大成就,干脆就不主动做什么了。
    当然了。
    有的老教授想评个院士,获得一下终身学术研究的肯定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只能说,个人站位不同、想法不同,立场就不一样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下午两点。
    数学物理学部正式召开会议,一大堆繁杂的发言、事务处理后,就进入到了院士增选投票流程。
    院士增选候选人是不能进入会场的,只能在会场的外间等待。
    因为会议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,外面等的实在不耐烦,赵奕干脆就到会场四处转转,若不是有增选会议结束,需要亲手给学部委员会提交资料,并交到主席团会议评审的流程,他都想直接回燕华大学了。
    会场内。
    院士增选投票流程,最初还是代表进行发言。
    这次是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余培元,他做了长达七千字的长发言,内容差不多就是宣布开始,说明增选工作的重要性,阐述增选工作的意见并强调公平公正的重要性,并做出年度增选的大致报告。
    等等。
    七千字里有很多内容,听的会场里的人都昏昏欲睡。
    好在还是有结尾的。
    等学部主任的发言结束,就进入到增选投票的流程,投票是针对每个候选人进行,所有参与的人都会进行投票。
    这次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有六十四人,每个人可以针对每个候选人,可以进行一次‘不记名投票’。
    投票只有‘赞成票’和‘反对票’,因为最终只统计赞成票,参与投票并‘弃权’,也就等同于投了‘反对票’。
    赵奕是顺位第一个增选候选人。
    投票就是从赵奕展开的,很快工作人员收集好了投票,进行整理汇总工作以后,主持会议的余培元宣布了结果,“候选人,赵奕教授,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。”
    一片安静。
    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。
    院士增选得票数不会对外公布,就连会场内都不会公开得票数,只最后做一个名次排序,有几个增选名额,就会取前面的几个人。
    接下来的投票反倒有意思。
    第二个、第三个,乃至于第四个候选人,都没有通过投票环节。
    余培元公布了三次结果,“候选人,周xx教授,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。”
    “候选人,王xx教授,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。”
    “候选人,孟xx教授,获得票数不超过……”
    这时候,会场内都议论起来了。
    数学物理学部有七个增选名额,到第二轮就只有五名院士增选候选人,结果到了投票环节一下子就刷下来三个?
    最后一个……
    黄钟!
    四十九岁?
    主研究学科是粒子数学?
    有的老院士大概是觉得,只评赵奕一个人似乎不太好,发现黄钟还不到五十岁,也算是年轻有为的学者,干脆就直接投了赞同票。
    最后一轮投票结束。
    余培元带着紧张查看结果,最终长呼一口气,高声宣布,“候选人,黄钟教授,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!”
    他喊出了增选开始到现在最高的音调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