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田里基本没有水,淤泥被抹得平平整整的。 刘禅知道他们的疑惑。 他现在不想解释。 “今日朕想教大家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法,”刘禅说道:“朕可以保证,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水稻产量。” 说着刘禅突然好奇的问老汉道:“请问老丈,现在一亩水田能产多少稻谷?” “回陛下,”老汉想也没想直接说道:“若是遇到好年景,一亩水田能产三石稻谷。” 三石? 刘禅记得秦朝的计量单位,一石相当于后世一百二十斤,汉朝很多制度都是沿用秦朝的制度。 三国应该也是如此。 三石也就是三百六十斤。 这还是遇到好年景,所谓的好年景无非就是风调雨顺。 这里是成都平原,至从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,成都平原早已成了一片沃土。 只不过现在连年征战,人口锐减,很多田地荒芜,无人耕种。 如果还是以原来的老方法种植水稻,每年的收成其实也好不了多少,而且佃户种庄稼,大头要么交给国家,要么得交给地主。 要是还有盈余的少部分,才是普通老百姓的。 现在的种植方法,在刘禅眼里那就是落后落后很落后。 亩产三百六十斤。 而且还是好年景。 也就是说,正常情况下,其实亩产可能还达不到三百六十斤。 刘禅可是知道,他小时候水稻的产量,已经可以达到亩产八九百斤。 再往后,甚至都可以达到两千斤左右。 “朕今天教大家的这个种植方法,”刘禅高声说道:“朕保证产量至少也得翻上一倍。” 嘶—— 所有的人听了,都是一愣,基本没有一个人相信。 不过他们倒是有兴趣看看。 看看这位深居后宫,从不管事的皇帝,到底怎么种植水稻。 百姓们虽然口上没说,但是从他们的表情,刘禅已经看到了不信两个字。 刘禅早有心理准备。 毕竟新鲜事物,人们接受起来还是需要时间来证明。 刘禅也不继续解释。 正所谓点到为止,剩下的还是看行动,他是皇帝,老百姓不会直接反驳。 但是你至少得做个样子,让老百姓看见,让他们认可你确实会。 第(1/3)页